您的位置:首页 >综合 >

危楼林立却一房难改 南昌建功社区危旧房改建政策难落地

2023-03-29 08:47:37    来源:大江网

西湖区建功社区内老楼“病危”


(资料图)

大江网/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全媒体记者沈冠楠报道:随着城市的发展,对危旧房的整改、更新,成为与居民幸福指数息息相关的一个命题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地方一改以往政府集中拆建的做法,房屋产权人成为危房改建的责任主体。2022年,南昌市出台《城镇C、D级危房排危整治工作指导意见》,明确当房屋出现危险时,房屋产权人要履行出资义务,在属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积极主动开展排危整治。

危房排危改建,既能改善居住环境,又“扮靓”城市,本该是一件惠民的好事。可在南昌市西湖区建功社区,这一工作却迟迟无法推进,甚至纠纷频发,民怨沸腾。背后有何缘故?连日来,记者多次走访建功社区及有关部门,进行了解。(文中人名均为化名)

背景:

南昌规定D类危房可“原址、原面积”改建

原面积不足36㎡可增补使用面积

根据危房鉴定标准,房屋危险性分为四个等级,其中C、D级属危房。

2021年,南昌西湖区政府出台《C、D级危旧房整治实施方案》,对无法纳入拆迁范围的D级危房零星点状改造,由房屋产权人自筹资金,按照“原址、原面积、原楼层、原高度、原性质”的原则(以下简称“五原”原则),拆除新建。此外,C级危房则同样由产权人及时履行修缮、加固义务。

2022年6月,市级政策出台。据《南昌市城镇C、D级危房排危整治工作指导意见》,城镇D级危房原址重建的,在不增加房屋产权面积的前提下,允许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、完善功能配套为目的,依法依规对房屋结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。

具体来说,原房屋产权面积不足36平方米,可在不增加产权面积的基础上,将房屋使用面积增加至36平方米;原房屋产权面积大于等于36平方米的,不得增加面积,但可对结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。

2019年曾鉴定出15栋D级危房

疑惑:

2019年鉴定为15栋D级危房

2022年却“缩水”成3栋

建功社区位于南昌市西湖区丁公路街道,为省建工集团家属生活区,年代久远。小区内老楼林立,多为砖木、砖混结构,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。

随着多栋房屋迎来暮年,老百姓的住房安全问题也与日俱增。3月21日,记者来到建功社区看到,此处耸立着一排已有70多年的1-3层砖混、砖木楼房,尽管底层外墙被重新粉刷,楼内却早已千疮百孔,墙面大片脱落,钢筋裸露,电线老化。屋顶处则出现塌陷迹象。

“社区粉刷了外墙,可室内还是破破烂烂。”居民刘敏告诉记者,2019年曾有机构对这些老房进行鉴定,社区的说法是有15栋D级危房,需要拆除重建。

可是,直到2022年,居民们苦等的拆除仍未到来。“社区改变了说辞,只有附11、19、16三栋为D级危房,其他的是C级和B级。”刘敏说。据了解,截至目前,建功社区已将以上3栋D级危房的住户全部搬出。

一栋老楼屋内,电线老化、墙面脱落

现状:

在住的人心慌:墙体裂缝见太阳

“别人是透过窗户看天光,我们是透过裂缝看太阳。”

这不是一句玩笑,而是建功社区5栋居民李茹的切身经历。她告诉记者,由于年久失修,5栋顶层(三层)已出现墙体整面开裂的情况,裂缝最宽处能塞进一只手,地面的裂缝则能直接看到楼下房间。“裂成这样,原主人担心坍塌,就搬走了。”李茹说。

漏水是所有老房顶层住户绕不开的难题。在多栋老房的公共通道区域,天花板出现了大片“脱皮”现象,而在室内,居民不得不摆满接水盆,以应对下雨天出现的“水帘洞”。

记者了解到,在最新的鉴定中,5栋等一批三层砖混老房从原本鉴定的D级危房被变成C级危房,按规定需要房主自己维修排危。然而,正如李茹所言,由于房屋状况堪忧,不少居民选择搬走。目前留下坚守的,大多为退休老人或经济较困难的家庭,至于受影响最严重的顶层,更是没有人留下。

事实上,个别居民自费进行了局部修补,但顶多顾得了自家。公共区域和一些空房子,情况正持续恶化。

围挡拦住D级危房

离开的人心焦:何时能迁回原址?

小区中的16、19、附11栋房屋仍被鉴定为D级危房。

21日,记者在现场看到,这些房屋早已人去楼空,水管、电线被剪断,屋外被围挡隔开。

居民张钰说,2022年4月底长沙发生自建房倒塌事件,不久后,丁公路街办、建功社区居委会紧急要求以上三栋房的居民搬离,理由是房屋系D级危房,不能住人。

就这样,2022年5月起,张钰和邻居们陆续从三栋危房搬出。有其它住房的住户自谋住处,无房户着被安排在周转房居住,一年租金4000余元。

对于重建和回迁,丁公路街道办曾回复居民:D级危房按“五原”原则重建,重建房价根据建造实时行情,视情况收取成本费用,回迁时间在收取完重建费用后二年内建成。让人焦虑的是,将近一年了,老宅的原址重建工作却毫无动静。

“房子长期这样空置着,会加快腐朽破损以至坍塌。”张钰无奈地说。

回应:

鉴定结果前后不一系此前鉴定机构不专业

采访中,鉴定结果前后不一的情况引发诸多居民质疑。对此,丁公路街办相关工作人员胡辉进行了解释。

胡辉说,2019年确实鉴定出15栋D级危房,鉴定机构为南昌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,系当时南昌市唯一指定的鉴定危房机构。“这家单位目前已经注销。”胡辉称,该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仅有一张纸,并不具备专业性,不像市面上“一打一打厚的、什么数据都有的那种报告”。

考虑到以上问题,2022年1月,丁公路街办重新找了一家外地的机构鉴定危房,不久后出具了新的鉴定结果——3栋D级危房、5栋C级危房、7栋B级房屋。

改建须居民全额出资

“房主不愿出资”致使进度慢

在建功社区居委会主任胡柳看来,危旧房改建工作推进缓慢,主要在于居民不肯出资。

据介绍,根据现有政策,改建需产权人自筹资金,根据“五原”原则进行拆建。

这一流程大致如下——如以楼栋为单位,重建需所有的产权人都同意,承诺自愿自筹资金按照“五原”原则重建危房。同时,以楼栋为单位开设公共账户,委托1-2名业主代理。审批通过后,业主们还要自行寻找有资质的设计单位、施工单位,组织排危施工。

胡柳提到,改建费用一户每平方米不会超过3000元,政府没有补贴,但可以提取公积金或申请小额贷款。“总有几户不同意出资。”胡柳认为,居民想法不一,观念未转变,寄希望于政府“买单”。对此,其表示,社区也只能加强宣传。

深究:

只是钱的问题吗?

居民提出以下疑问

胡柳称,社区曾分别召集相关楼栋召开会,解答原址重建问题。显然,居民并不“买账”。19栋住户童津坦言称,不愿签《申请书》的居民并非少数,个中原因,诚然会有人不想出资或难以接受目前的定价,但也并非全然是钱的问题。

1、“面积补足36㎡”与“五原”原则相矛盾

童津表示,3栋危房共有48户,且大多户面积不足政策中所提到的36平方米,在不改变原面积、原高度及不挤占消防通道的情况下,如何补足面积?“我们曾多次向社区、街办提过这个问题,但都没有得到明确回复,只是让我们先推倒房屋。”他指出,所谓的“五原”原则和“补足面积”实际是自相矛盾。

“市里确有这个文件,但首先还是要重建,有场地可以增加一点,没场地哪有增加的地方?规划局那边也通不过。 ”丁公路街办胡辉称。

2、搬离前花了大代价装修

采访中,有居民提到,由于没有单独厨厕,不少人数十年前就自费在户外搭建了厨厕。2021年下半年小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政府出资给居民粉刷了外墙。

“改造之前,厨厕被作为违建拆掉了,有居民自费花了数千余元至上万元把厨厕挪到室内,实在空间不够的,则由社区在户外统一搭建了厨厕。可没过多久,社区就强行让我们搬离。”其表示,刚装修完的房子成为不能住的“危房”,政府旧改的钱也打了水漂,实在难以让人理解。

3、重建具体细则不明

有居民提出,新建房屋能否优化增加厨房厕所、能否适当增加架空公共空间、早已过时的砖混结构是否能改变、产权证是否会重新发放、土地使用年限是否会改变等等问题。其表示,以上问题,在街办、社区召集居民开会时,许多居民都曾提出,但街办、社区给不出明确答复和具体细则,希望上级部门下基层,听听民意。

另一方面,居民对资金代管方式也提出意见,认为临时委托代理人缺乏安全保障,而且,后续对接设计、施工单位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精力平衡多方关系,而且对业主自治水平和专业素养也是巨大考验。

对此,大江网、大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将持续关注!

他山之石

北京:多主体筹资,可适当扩建

事实上,由产权人作为安全主任主体,对危旧房进行改建,在全国早有先例。

2020年7月1日,北京市住建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》,提出可通过翻建、改建或适当扩建方式,对危旧楼房进行改造。这一政策的出台,为危旧楼改建打开了突破口。

具体而言,改建在原则上不增加居民户数,但可适当增加厨房、卫浴等面积。此外,由政府、产权单位、居民、社会机构等多主体筹集改建资金。

深圳:建筑层高可适当调整

深圳市相关规定则提到,危房重建以改善人居环境和配套条件为目的,可以适当增加架空公共空间、公共停车位和按城市规划要求建设的公共通道等核增面积,上述增加的核增空间归相关全体业主共同使用。住宅类危房在不得突破原建筑占地面积、原分栋分户产权登记面积的前提下,建筑层高可以按照现行建筑设计标准适当调整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